在信息系统监理师的备考过程中,对国际监理合同相关知识的掌握是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比FIDIC条款与《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在变更管理流程方面的差异,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合同体系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一、FIDIC红皮书中的变更管理流程
(一)提出变更请求
在FIDIC红皮书中,变更请求可以由业主、工程师或者承包商提出。例如,业主可能因为自身使用需求的改变而提出功能上的变更;工程师基于技术考虑,如发现原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可优化之处,从而提出变更;承包商则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可预见的情况,像地下发现特殊地质结构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时提出变更。
(二)审查变更请求
工程师负责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这一过程需要全面评估变更对工程范围、成本、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比如,若变更涉及到增加新的工作内容,要详细核算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对总工期的影响。
(三)批准或拒绝变更
如果变更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并且符合项目的整体利益,工程师将批准变更。批准的变更指令会明确变更的具体内容、范围以及相关的费用和时间调整等事项。若变更不符合要求或者影响过大,则会被拒绝。
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中的变更管理流程
(一)变更的发起
与FIDIC红皮书类似,也可由业主、监理人或者承包商发起。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内项目管理的一些特点,业主发起的变更可能在决策流程上更倾向于遵循内部的行政管理程序。
(二)监理人的审核
监理人接到变更请求后进行审核。这里不仅要考虑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因素,还需要遵循国内的工程建设相关规范和政策要求。例如,某些变更可能需要符合当地的建设规划要求。
(三)变更的决定
监理人在审核后,根据合同约定的权限做出决定。如果超出自身权限,则需要上报业主或者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最终决策。
三、两者的差异
(一)决策主体方面
FIDIC红皮书主要以工程师为核心决策主体之一,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更多地强调监理人在审核中的作用,并且在一些重大变更上业主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影响力更大。
(二)遵循的规范体系
FIDIC红皮书遵循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和相关国际标准;《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则要遵循国内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以及一些地方的特殊规定。
(三)沟通协调机制
在国际项目中,FIDIC红皮书下的各方可能更多地依赖国际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而在国内,《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下的各方更倾向于通过国内的协商、行政调解等方式解决变更过程中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在备考时可以采取以下学习方法:
1. 深入研读相关合同文本:仔细阅读FIDIC红皮书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中关于变更管理的条款,对比不同之处,标记关键语句。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在不同合同体系下变更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加深理解。
3. 总结归纳:将两者的差异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制作成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方便记忆。
总之,对国际监理合同中变更管理流程差异的理解有助于信息系统监理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项目管理情况,同时也是备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