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统监理师的备考过程中,监理工作依据的优先级排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知识点内容
1. 法律法规
- 这是最高层次的依据。例如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其中包含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相关的部分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工程建设中的基本法律关系,如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对于信息系统工程来说,它确保了工程的合法性,像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投标等规定就在其中。
- 学习方法:要系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可以购买专门的法律法规汇编书籍。同时,关注一些法律资讯网站或者公众号,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和案例解读,加深对条文的理解。
2. 标准规范
- 像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行业标准,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等。这些标准规范详细规定了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比如机房设计规范中对机房的温湿度、电力供应、防火防盗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设定。
- 学习方法:收集相关的标准规范文件仔细研读。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课程,在课程中会有专家对这些标准规范的详细讲解,并且会结合实际的项目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掌握。
3. 合同文件
- 合同文件是业主和承建单位之间签订的关于项目建设的协议。其中明确了项目的范围、工期、质量要求、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例如在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合同会规定软件的功能模块、交付时间以及验收标准等。
- 学习方法:多研究不同类型的合同模板,分析其中的条款设置。同时,可以通过模拟签订合同的练习来加深理解,并且要关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相关知识。
4. 监理规划
- 监理规划是监理单位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指导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包含了监理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等。例如在一个大型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的监理规划中,会明确监理人员的分工、监理工作的流程以及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等。
- 学习方法:自己动手编写监理规划的框架和内容,然后对比优秀的范例进行修改完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与前面提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合同文件相结合,因为监理规划不能违背这些更高层次的依据。
二、适用规则的总结与应用
在实际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当遇到问题时,要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同文件>监理规划”的顺序来确定依据。例如,如果合同文件中的某个条款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那么这个条款是无效的。同样,如果监理规划中的某个措施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就需要进行调整。考生要深刻理解这种优先级排序的内涵,并且能够在案例分析等题型中准确运用。
总之,掌握监理工作依据的优先级排序对于信息系统监理师的考试和未来的实际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