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ESP等级认证的备考强化阶段(3 - 4个月),数据结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列表(list)的相关知识更是不容忽视。
一、列表(list)的创建
列表的创建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直接使用方括号[],并在其中添加元素,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例如:my_list = [1, 2, 3],这就创建了一个包含三个整数的列表。还可以使用list()函数来创建列表,比如从其他可迭代对象转换而来。如果有一个元组tup = (4, 5, 6),可以通过my_list = list(tup)将其转换为列表。
二、索引访问
列表中的元素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索引从0开始计数。比如对于列表my_list = [‘a’, ‘b’, ‘c’],my_list[0]将得到’a’,my_list[1]得到’b’。如果要访问最后一个元素,可以使用负数索引,例如my_list[-1]就可以得到’c’。
三、元素添加与删除
1. 添加元素
- append()方法:可以在列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例如my_list = [1, 2],my_list.append(3)后,列表变为[1, 2, 3]。
- insert()方法:可以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比如要在索引为1的位置插入数字5,对于my_list = [1, 3],执行my_list.insert(1, 5)后,列表变为[1, 5, 3]。
2. 删除元素
- remove()方法:根据元素的值删除第一个匹配的元素。如my_list = [1, 2, 2, 3],执行my_list.remove(2)后,列表变为[1, 2, 3]。
- pop()方法:可以根据索引删除元素,并且返回被删除的元素。例如my_list = [1, 2, 3],popped_element = my_list.pop(1),此时popped_element为2,列表变为[1, 3]。
四、列表与数组的差异对比
1. 数据类型
- 列表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整数、字符串、布尔值等混合在一个列表中。例如my_mixed_list = [1, ‘hello’, True]。
- 数组通常要求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数组中的元素类型是一致的。
2. 内存占用
- 列表由于其灵活性,在内存中的存储相对较为分散,可能会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
- 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并且由于元素类型相同,在内存管理上更加紧凑,可能占用较少的内存。
3. 性能方面
- 在随机访问元素时,数组的性能通常更好,因为其内存布局有利于快速定位元素。
- 列表在一些操作上更加灵活,但在大规模数据操作时,由于内存布局等原因,某些操作可能比数组慢。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列表的知识点,要多进行代码实践。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熟悉各种操作,并且对比列表与数组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同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GESP等级认证中的数据结构部分的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