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ESP等级认证的备考过程中,图形化消息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尤其是在强化阶段(3 - 4个月)。其中,广播消息的“发送后等待”与“发送后继续”模式差异的理解尤为关键。
一、知识点内容
- “发送后等待”模式
- 含义:当采用“发送后等待”模式发送广播消息时,发送者会在发出消息后暂停自身的执行流程,直到接收到广播消息的处理结果或者达到某个特定的结束条件。例如,在一个图形化编程的场景中,如果有一个角色A向多个角色(B、C、D等)发送了一个查询状态的广播消息并且采用“发送后等待”模式,那么角色A会停止做其他事情,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它从这些接收角色那里得到回应。
- 应用场景:这种模式适用于需要同步获取结果的情况。比如在一个游戏中,主角向周围的敌人发送攻击请求广播消息,并且需要根据敌人的回应(如是否被击中、敌人的反击情况等)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动作。如果敌人没有回应或者处理结果未得到,主角就不能继续进行移动或者其他操作。
- “发送后继续”模式
-
含义:与“发送后等待”相反,“发送后继续”模式下,发送者在发出广播消息后会立即继续执行自己的后续操作,而不会等待接收者的回应。例如,在一个动画制作场景中,有一个控制灯光效果的角色E向多个装饰角色(F、G、H等)发送改变颜色风格的广播消息,采用“发送后继续”模式时,角色E在发送消息后会马上进行下一个动画步骤,比如调整场景中的其他元素或者播放下一个动画片段,而不会管那些装饰角色是否已经完成了颜色风格的改变。
-
应用场景:适用于不需要即时反馈结果的情况。比如在一个信息发布的系统中,管理员向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系统更新通知广播消息,管理员不需要等待每个用户终端确认收到消息或者开始更新操作就可以继续进行其他的系统管理工作。
二、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本质
- 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深入理解这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可以自己绘制流程图,清晰地展示出在不同模式下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执行顺序和时间线。例如,在纸上画出角色A采用“发送后等待”模式发送消息时,A在发送消息处暂停等待的箭头,以及接收者B、C、D处理消息并返回结果后A再继续执行的流程;而对于“发送后继续”模式,则画出A发送消息后直接进行后续操作的流程。
- 实践操作
- 在图形化编程环境中进行大量的实践。创建简单的场景,分别使用这两种模式发送广播消息,并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比如先创建一个有多个角色互动的小游戏场景,在其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分别用两种模式来发送相关消息,看角色的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 案例分析
- 收集更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从网上搜索相关的图形化编程项目或者参考一些GESP备考教材中的案例。仔细研究每个案例中为什么选择“发送后等待”或者“发送后继续”模式,以及如果不按照这种方式选择会导致什么样的逻辑错误。
总之,在GESP备考的强化阶段,准确掌握广播消息的这两种模式差异并避免逻辑同步错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图形化编程方面的知识水平,更能为顺利通过GESP等级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