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AA管理体系认证基础备考过程中,现场审核是重要的考点内容。对于冲刺阶段最后一个月的考生来说,掌握现场审核的关键步骤并以流程图形式呈现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一、总体框架
1. 审核启动
- 核心任务:
-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审核目的明确了审核要达到的目标,例如验证企业是否符合某一管理体系标准;审核范围界定了审核涉及的部门、活动和场所等;审核准则则是用于与受审核方绩效或状况进行比较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通常是相关的管理体系标准条款。
- 组建审核组并进行策划。审核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审核能力,策划包括制定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日程安排、审核组成员的分工等。
- 注意事项:
- 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要清晰明确且相互协调,不能有歧义。
- 审核组成员的选择要考虑其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和独立性,避免与受审核方存在利益冲突。
2. 审核准备
- 核心任务:
- 收集并审阅受审核方的相关文件资料,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了解其管理体系的架构和运行情况。
- 编制审核检查表,检查表应涵盖审核准则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 注意事项:
- 在收集文件资料时要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审核检查表的编制要合理,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要根据受审核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现场审核实施
- 核心任务:
- 召开首次会议,向受审核方介绍审核目的、范围、准则、审核组成员及审核计划等。
- 进行现场审核活动,包括与受审核方人员的面谈、查阅文件记录、观察现场操作等,收集审核证据。
- 对审核证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符合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
- 注意事项:
- 首次会议要注意会议纪律,确保各方信息传达准确。
- 在收集审核证据时要注意方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不能干扰受审核方的正常工作。
- 审核证据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依据审核准则进行判断。
4. 审核报告编制与分发
- 核心任务:
- 根据审核发现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包含审核目的、范围、准则、审核组成员、审核过程、审核发现、结论等内容。
- 将审核报告分发给受审核方和相关方。
- 注意事项:
- 审核报告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 分发审核报告要及时,并且要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报告内容。
5. 审核的后续活动
- 核心任务:
- 跟踪受审核方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验证其有效性。
- 注意事项:
- 纠正措施的跟踪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能无限期拖延。
- 验证纠正措施有效性时要重新评估相关的审核证据。
二、流程图呈现示例
以简单的矩形框代表每个步骤,用箭头表示步骤的先后顺序。
开始→审核启动(确定目的、范围、准则;组建审核组策划)→审核准备(收集文件;编制检查表)→现场审核实施(首次会议;收集证据;评价证据)→审核报告编制与分发(编制报告;分发报告)→审核的后续活动(跟踪纠正措施)→结束
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可以通过绘制这样的流程图加深对现场审核关键步骤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对每个步骤核心任务和注意事项的把握能力。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考试中就能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一考点。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