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管理体系基础备考中,能源评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能源评审步骤与内容中的明确能源评审输入输出,并学会编制能源评审报告这一知识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
一、能源评审输入
1. 组织的能源消耗数据
- 包括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三年等)各类能源(如电力、煤炭、天然气等)的使用量。这些数据可以从组织的能源计量器具记录获取,像电表的读数、燃气表的刻度等。学习时要学会如何从原始记录中整理出有效数据,并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例如,一个制造企业要统计不同车间、不同生产线的电力消耗,可能需要查看各个车间电表的分表读数,然后将同一时间段的数据汇总。
2. 组织的活动水平数据
- 这涉及到生产活动的规模、产量、工作时间等因素。比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产量与喷漆车间的能源消耗密切相关,产量越高,喷漆车间的能源消耗可能就越大。
- 学习方法是要深入到组织的实际运营流程中,了解各个环节与能源消耗的关联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如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沟通获取这些数据。
3. 影响能源消耗的外部因素信息
- 外部环境温度对建筑的供暖和制冷能耗有很大影响。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温措施,建筑物的取暖能耗会显著增加。
-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关注行业报告、气象数据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资料,掌握外部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机制。
二、能源评审输出
1. 能源使用和消耗的分析结果
- 要明确各个部门、设备或者工艺流程的能源消耗占比。例如,通过分析发现某企业的照明系统能耗占总能耗的15%,这就是一个明确的分析结果。
- 学习时可以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如制作饼图、柱状图等直观地展示能源消耗的分布情况。
2. 能源绩效改进的机会
- 这可能包括设备的节能改造潜力、管理流程中的节能漏洞等。比如,发现某台老旧设备可以通过更新节能电机来降低能耗,这就是一个绩效改进机会。
- 要培养从整体到局部、从设备到管理的全面分析能力,多参考同行业的最佳实践案例。
三、能源评审报告编制
1. 报告结构
- 报告开头应包含评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等信息。例如,明确本次能源评审是为了评估企业是否符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范围涵盖企业的所有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依据是国家相关能源管理标准。
- 中间部分详细阐述能源评审的输入数据来源、分析过程和输出结果。结尾部分提出针对能源绩效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2. 内容要求
- 数据准确、语言简洁明了。在描述能源消耗情况时,要使用确切的数字和合理的单位。例如,某设备的功率为50千瓦,每天运行8小时,日耗电量为400千瓦时。
- 要注重逻辑性,从输入到输出再到建议措施,层层递进。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要全面掌握能源评审输入输出的各个要点,并通过实际案例的练习熟练编制能源评审报告,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