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服务备考的冲刺阶段,风险管理实战中的风险评估矩阵构建方法是重点内容。这一方法主要涉及到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五档分级以及应对策略的选择,以下将详细介绍。
一、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五档分级
(一)可能性分级
1. 极低可能性
- 知识点内容:这种情况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例如,在一个有着严格安全防护措施且有冗余系统的数据中心,遭受外部黑客攻击导致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就属于极低范畴。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收集一些在类似良好防护措施下的成功案例,分析其中为什么某些风险没有发生,从而掌握极低可能性的判断依据。
2. 低可能性
- 知识点内容: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但不是几乎不可能。比如,在软件更新过程中,由于新代码中的一个小的逻辑错误导致部分功能短暂失效的可能性。
- 学习方法:研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报告,统计类似小错误出现的频率,从而对低可能性有更直观的认识。
3. 中等可能性
- 知识点内容:风险发生有一定的概率,既不是经常发生也不是很少发生。像员工误操作导致数据误删这种情况,在企业日常运营中是比较常见的中等可能性风险。
- 学习方法:可以到实际企业中进行调研(如果条件允许)或者参考企业的内部事故报告,了解员工误操作的常见场景和频率。
4. 高可能性
- 知识点内容: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大。例如,在没有定期备份数据的情况下,硬盘突然损坏导致数据丢失就是高可能性风险。
- 学习方法:模拟故障场景,计算在不同条件下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运维数据进行分析。
5. 极高可能性
- 知识点内容:表示风险几乎肯定会发生。比如,使用已经过时且没有安全补丁支持的操作系统,在网络环境下遭受攻击是极高可能性的事件。
- 学习方法:关注行业内的安全漏洞报告以及相关的安全警告,了解哪些情况会导致极高可能性的风险。
(二)影响程度分级
1. 可忽略影响
- 知识点内容:风险一旦发生,对业务或系统的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例如,某个非关键页面的背景颜色显示错误这种情况。
- 学习方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分析哪些小的瑕疵不会对整体业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 轻微影响
- 知识点内容:会对业务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主要功能的运行。比如,办公软件中的某个快捷键暂时失灵。
- 学习方法:实际操作办公软件等工具,故意制造一些小的故障,感受轻微影响的具体表现。
3. 中等影响
- 知识点内容:会影响到部分业务功能或者业务流程的正常进行。例如,财务系统中的某个报表生成功能出现错误,导致部分财务数据不能及时准确提供。
- 学习方法: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文档,分析哪些环节出现问题会产生中等影响。
4. 严重影响
- 知识点内容:会对主要业务功能或大部分业务流程产生重大阻碍。像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订单无法正常处理。
- 学习方法:研究企业的应急预案以及历史上类似严重故障的影响范围和处理结果。
5. 灾难性影响
- 知识点内容:会导致整个业务系统瘫痪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漏洞等严重后果。例如,银行的核心数据库被完全破坏。
- 学习方法:关注行业内重大事故案例,分析灾难性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后果。
二、应对策略选择
(一)针对不同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组合的策略
1. 对于极低可能性且可忽略影响的风险,可以选择接受策略,不需要投入过多资源进行管理。
- 学习方法:理解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风险权衡,通过一些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案例来掌握。
2. 低可能性且轻微影响的风险,可以采用简单的预防措施,如制定操作规范等。
- 学习方法:编写一些操作规范示例,并分析其针对的风险类型。
3. 中等可能性与中等影响的风险,需要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和监控,如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备份重要数据等。
- 学习方法:模拟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制定针对这种风险的应对计划并评估其有效性。
4. 高可能性或严重影响的风险,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增加安全防护设备、进行系统冗余设计等。
- 学习方法:研究企业在高可靠性要求的业务场景下的技术选型和架构设计。
5. 极高可能性且灾难性影响的风险,必须有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并且要进行定期的演练。
- 学习方法:参与或研究企业的应急演练过程,了解应急响应计划的各个环节。
在冲刺阶段的10天模拟冲刺中,要熟练掌握风险评估矩阵构建方法中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五档分级以及应对策略选择。通过多做练习题、分析实际案例等方式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