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备考过程中,不合格项判定与整改措施制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到了考前2个月的冲刺阶段,通过案例分析专项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我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不合格项判定要点
1. 标准条款理解
- 首先要深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条款。例如ISO 9001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像“7.2能力”条款,组织应确定从事影响产品和服务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能力。如果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参与了相关工作,就可能被判定为不合格项。学习方法是对标准逐字逐句研读,结合实际例子理解每个条款的含义。
- 对于一些关键的术语也要掌握清楚,如“过程”“顾客满意”等。这些术语贯穿整个标准,对准确判定不合格项至关重要。
2. 证据收集与分析
- 在实际审核或者案例分析中,要善于收集证据。证据可以是文件记录,如员工培训记录不完整,没有体现对新入职员工关于关键岗位技能的培训;也可以是现场观察到的情况,比如生产车间的设备维护保养没有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
- 分析证据时要全面考虑,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例如员工没有按照操作规范操作设备,可能是培训不到位,也可能是操作流程本身不合理。
三、整改措施制定要点
1. 针对性原则
- 整改措施必须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如果判定的是文件控制方面的不合格,如文件的版本管理混乱,那么整改措施就应该包括建立完善的文件版本标识和控制程序,明确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发放、修订和废止等环节的控制要求。
2. 可操作性
- 整改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只是提出一些空洞的目标,而要具体到如何去做。比如为了提高员工的顾客服务意识,可以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如顾客沟通技巧、顾客需求分析等)、培训方式(内部培训课程、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及培训的时间安排和考核方式。
3. 有效性验证
- 制定好整改措施后,要考虑如何验证其有效性。可以通过重新审核相关过程、收集数据(如顾客投诉率的变化、产品质量合格率的提升等)来证明整改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典型案例分析与训练
1. 案例选取
-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企业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某制造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经过审核发现是质量控制部门的检验流程存在漏洞,没有对原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检测。
2. 分析与整改设计
- 对于这个案例,不合格项判定的依据就是质量控制流程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整改措施可以是修订质量控制部门的检验流程,增加原材料关键性能指标的检测项目,同时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检测设备并准确解读检测结果。并且要设定一个时间期限,如1个月内完成流程修订和人员培训,之后连续3个月对产品质量数据进行跟踪分析,以验证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五、总结
在考前2个月的冲刺阶段,通过对不合格项判定与整改措施制定的深入学习,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训练,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在实际审核工作中的能力。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