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备考中,监测设备校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安全监测仪器校验管理流程中的周期检定、状态标识以及异常处理的控制要点。
一、周期检定
1. 知识点内容
- 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有不同的校准周期。例如,一些高精度的环境监测仪器可能需要每月甚至每周进行校准,而像普通的噪声测量仪可能数月校准一次即可。这取决于仪器的精度要求、使用频率以及使用环境的稳定性等因素。
- 周期检定的依据通常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自身制定的更为严格的规定。比如,在化工企业中,对于检测有毒气体的监测设备,由于其一旦出现偏差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会依据相关危险化学品检测的行业标准确定较短的校准周期。
2. 学习方法
- 要牢记常见的监测设备及其大致的校准周期范围。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将设备名称、精度等级、使用场景和对应的校准周期一一列出,方便记忆。
- 深入研究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条文,理解制定这些周期的原理。例如,查看国家标准中关于测量误差允许范围与校准周期关系的部分,这样有助于从根本上掌握周期检定的要求。
二、状态标识
1. 知识点内容
- 状态标识主要有合格、不合格、限用等几种类型。合格的监测设备表明其在当前的校准周期内,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则不能用于监测工作,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报废处理。限用的设备是指虽然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但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仍可使用,例如其测量精度略有下降,但只要在特定的测量范围内就可以继续使用。
- 状态标识应该清晰、明显地标注在设备上或者设备的管理档案中。并且要注明标识的有效期或者下次校准日期等相关信息。
2. 学习方法
- 可以收集一些实际设备的状态标识图片进行观察学习,加深对不同标识的理解。
- 结合案例分析来掌握状态标识的重要性。比如,讲述因为未正确识别监测设备的状态标识而导致监测数据错误,进而影响职业健康安全决策的案例。
三、异常处理的控制要点
1. 知识点内容
- 当监测设备出现异常时,首先要停止使用该设备,并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异常发生的时间、现象、当时的操作环境等。
- 然后根据异常的性质判断是由设备本身的故障、环境干扰还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如果是设备故障,要及时安排维修或者送检;若是环境干扰,则需要改善测量环境;若是操作不当,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重新培训。
- 在异常处理后,要对设备重新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并且数据准确可靠。
2. 学习方法
- 练习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的题目,提高自己的实际应对能力。
- 参考企业内部的实际异常处理报告,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操作和处理类似问题的。
总之,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备考过程中,对于监测设备校准中的安全监测仪器校验管理流程的这几个控制要点要全面掌握。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练习等多种方式,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相关题目。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