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持续改进是核心目标之一。而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两类措施,对于提升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纠正措施
(一)定义与内涵
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例如,某企业在环境监测中发现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超标排放。经过调查,发现是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某个药剂投放装置出现故障,导致药剂投放量不足。那么针对这个设备故障的修复和相关操作流程的完善就是纠正措施。
(二)制定要点
1. 确定不符合事实
- 首先要准确识别出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不符合项,如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未达到环境目标指标或者内部环境管理标准等情况。这需要详细的环境监测数据、现场检查记录等作为依据。
- 学习方法:审核员要善于收集和分析各种环境管理文件、运行记录以及现场观察结果,养成严谨的数据分析习惯。
2. 分析原因
- 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如因果图(鱼骨图)、头脑风暴等方法,深入分析导致不符合的根本原因。继续以上述废水COD超标为例,不能仅仅停留在设备故障的表面现象,还要分析为什么设备没有定期维护保养,是否存在维护计划不合理等原因。
- 学习方法:多做案例分析练习,掌握不同类型问题的原因分析思路,并且要了解常见的环境管理问题的潜在原因。
3. 制定措施
- 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措施要明确、具体,包括责任部门或人员、时间节点和预期效果等。例如,针对污水处理设备故障,制定维修计划,明确由设备维护部门在24小时内完成维修,并在维修后的一周内连续监测废水COD,确保达标排放。
(三)实施要点
1. 资源保障
- 确保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实施纠正措施。如果需要更换污水处理设备的零部件,要有相应的采购渠道和资金支持。
2. 监督执行
-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按照计划执行。可以通过现场检查、进度汇报等方式进行监督。
3. 效果验证
- 在纠正措施实施完成后,要对效果进行验证。如果废水COD仍然超标,就需要重新分析原因并调整纠正措施。
三、预防措施
(一)定义与内涵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比如,企业发现其所在地区的环保政策即将收紧,对废气排放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有更严格的限制。虽然企业目前的VOCs排放还未超标,但为了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合格情况,企业提前采取改进生产工艺、安装更先进的VOCs处理设备等措施。
(二)制定要点
1. 识别潜在不符合
- 这需要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对外部环境变化(如法律法规更新、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增加等)和内部环境管理趋势(如生产效率提高可能带来的环境压力增大等)的分析。
- 学习方法:关注环境领域的政策动态、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从中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
2. 分析潜在原因
- 预测可能导致潜在不符合的各种因素,如技术更新换代慢、员工环保意识不足等。
- 学习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行业特点,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分析潜在原因。
3. 制定措施
-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同样要明确责任、时间和预期效果。例如,为了应对VOCs排放限制,制定在半年内完成新设备安装的计划,并在安装后进行效果评估。
(三)实施要点
1. 风险评估与管理
- 在实施预防措施前,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新设备的投资成本、运行稳定性等。并且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 沟通与培训
- 向相关人员传达预防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配合措施的实施。
3. 效果跟踪
- 持续跟踪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案例解析
某化工企业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其储存罐区存在化学品泄漏的风险。如果已经发生了泄漏(已发现的不符合),那么对泄漏点进行封堵、修复储存罐的密封装置、加强员工的泄漏应急处理培训等属于纠正措施。而如果企业通过风险评估发现,由于储存罐使用年限较长,虽然目前没有泄漏,但未来很可能发生泄漏(潜在不符合),那么提前更换储存罐或者对储存罐进行全面加固等就是预防措施。
五、结论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在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审核员要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掌握各自的制定和实施要点,并通过实际案例不断加深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