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备考过程中,过程风险识别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考前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深入理解并掌握运用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进行过程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案设计非常关键。
一、FMEA方法的基本概念
FMEA是一种系统的、预防性的质量管理工具。它主要聚焦于产品或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分析这些失效模式可能产生的后果(效应),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可探测性等因素。例如,在生产制造一个机械零件的过程中,某个加工工序可能出现尺寸偏差(失效模式),这可能导致整个零件装配不上(后果),严重程度较高;而这种偏差可能由于设备老化每月会发生几次(发生频率),现有的检测手段可能只能在成品抽检时发现(可探测性较低)。
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方法是理解概念中的几个核心要素:失效模式、效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可探测性。可以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加深印象,比如汽车制造中的某个螺丝拧紧力矩不足的情况,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几个要素。
二、过程风险评估
1. 识别潜在风险
- 要全面考虑过程的各个环节。以软件开发过程为例,需求分析阶段可能存在需求不明确的风险,设计阶段可能有架构不合理的风险,编码阶段可能有代码漏洞风险等。需要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去挖掘潜在风险。比如人员方面可能存在技能不足,机器方面可能是设备故障,材料方面可能是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方法方面可能是工艺流程有缺陷,环境方面可能是温度湿度影响生产等。
- 学习时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
2. 评估风险程度
- 这就涉及到FMEA中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可探测性的量化评估。可以采用评分的方式,例如严重程度从1 - 10分,10分为非常严重,会导致产品完全报废或对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发生频率也可以从1 - 10分,10分为经常发生;可探测性同样1 - 10分,10分为很难探测到。然后将这三个分数相乘得到风险优先数(RPN),RPN越高,风险越大。
- 多做一些练习题,按照给定的案例进行风险评估打分,提高评估能力。
三、控制方案设计
1. 针对风险采取措施
- 如果评估出某个风险的RPN较高,就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比如对于上述螺丝拧紧力矩不足的风险,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拧紧工具,并设置扭矩报警装置(针对设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人员),加强原材料检验(针对材料)等措施。
- 思考措施时要全面,并且要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措施的实施与监控
- 制定好控制方案后,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责任人、时间节点等。同时要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例如定期检查螺丝拧紧力矩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可以通过模拟项目实施的方式,练习如何制定实施计划和监控措施。
总之,在考前一个月冲刺阶段,要熟练掌握FMEA方法在过程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案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案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从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