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舍溪插画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8

visits26

强化阶段20天专题突破:审核抽样方案设计之样本量计算与代表性保证方法

在信息技术服务备考中,审核抽样方案设计里的样本量计算与代表性保证方法是重要内容。

一、统计抽样
1. 适用场景
- 当总体数量较大且相对稳定时适用。例如,在对一个大型企业的众多信息系统进行审核时,如果这些系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可以采用统计抽样。
- 需要精确衡量风险和结果的情况。比如评估一个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通过统计抽样能准确计算出存在安全漏洞的概率等风险指标。
- 数据收集相对容易且成本较低的情况。像审核软件的使用合规性,相关的使用记录等数据容易获取。
2. 样本量计算要点
- 要考虑总体的规模大小。总体越大,在相同精度要求下,样本量也会相应增大,但不能无限增大,因为要考虑成本和时间等因素。
- 确定可接受的误差范围。误差范围越小,所需的样本量就越大。例如,允许1%的误差比允许5%的误差需要更多的样本。
- 设定置信水平。常见的置信水平有90%、95%等,置信水平越高,样本量需求越大。

二、非统计抽样
1. 适用场景
- 总体规模较小或者不明确的时候。比如新成立的小型互联网公司,其业务流程和相关信息还在不断调整,难以确定总体规模,就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
- 审核目的更多是探索性的情况。例如了解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在特定项目中的初步应用效果,不需要精确的量化结果。
- 当数据难以量化或者获取成本非常高时。像审核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方式,难以用数字来衡量,非统计抽样更合适。
2. 代表性保证方法
- 采用判断抽样时,审核员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例如,在审核一个电商企业的服务质量时,选择不同品类商品的销售环节进行审核,因为这些环节往往能代表整体服务质量的关键部分。
- 随机分层抽样也是一种方法。先对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层,如在审核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可以按照门店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等因素分层,然后在各层内随机抽样,这样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这些知识点,要多做练习题,通过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解。同时,要深入研究相关的标准文档,准确掌握各种抽样方法的要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通过审核员资格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强化阶段20天专题突破:审核抽样方案设计之样本量计算与代表性保证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