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管理体系基础备考过程中,管理评审改进措施制定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如何确保制定的措施符合可实施、可测量的原则,这是我们第75讲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管理评审改进措施制定的重要性
管理评审是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过程。而改进措施则是根据评审结果对体系进行完善的关键手段。如果改进措施制定不当,那么整个能源管理体系就难以持续有效地运行,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措施制定原则之可实施性
(一)资源考量
1. 人力方面
- 要明确执行措施所需的人员角色和职责。例如,若要改进能源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可能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能源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岗位职能进行梳理,找出与改进措施相关的人力需求点。
- 同时还要考虑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措施要求。如果措施涉及到新的节能技术的应用,那么相关人员可能需要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技能水平人员对措施实施的影响。
2. 物力方面
- 了解实施措施所需的设备、材料等资源。比如,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能需要更换老旧的节能设备。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评估设备的适用性、采购流程以及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参观企业的能源管理设施或者研究相关的设备说明书来加深理解。
3. 财力方面
- 明确措施实施的资金预算。任何改进措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像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就需要支付审计费用,投资新的节能项目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备考时,要学会估算不同改进措施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二)技术可行性
1. 技术成熟度
- 优先选择成熟的节能技术。例如,高效的照明系统改造采用LED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风险较小。我们要熟悉各类能源管理相关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和应用案例。可以通过查阅行业报告、技术文献等方式进行学习。
2. 与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性
- 改进措施所采用的技术要与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生产工艺等其他系统相兼容。比如,新的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要能够与企业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企业整体运营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分析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
三、措施制定原则之可测量性
(一)设定明确的指标
1. 定量指标
- 对于能源消耗方面的改进措施,要设定明确的定量指标。例如,将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在学习中,要学会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定量指标,以及如何将这些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或生产环节。
2. 定性指标
- 除了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也很重要。比如,员工节能意识的提高程度可以通过员工培训参与率、节能建议提出数量等定性指标来衡量。我们要掌握如何将抽象的定性概念转化为可衡量的具体指标。
(二)建立有效的监测方法
1. 数据采集
- 确定如何采集与改进措施相关的数据。例如,要监测能源消耗的变化,就需要安装合适的计量设备,并建立数据采集制度。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不同类型能源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技术手段。
2. 数据分析
- 掌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改进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措施。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如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
总之,在管理评审改进措施制定过程中,遵循可实施、可测量的原则是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对措施制定原则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备考中的相关知识点,提高考试通过率,同时也为企业实际的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