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系认证的过程中,4.3 范围、4.5.3 沟通、4.5.5 内审等条款是容易出现不符合项的高频区域。
一、4.3 范围条款
4.3 范围条款要求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外部问题。常出现不符合的原因可能有:
- 组织未能充分识别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比如行业内的新技术发展对环境影响的新趋势未关注。
- 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界定不清晰,像一些特殊项目或临时活动是否纳入范围不明确。
学习方法:
- 深入研究组织的业务活动,梳理出所有与环境相关的环节。
- 关注行业动态、法律法规变化等外部因素。
- 对组织的战略目标进行剖析,明确环境管理体系应涵盖的范围边界。
二、4.5.3 沟通条款
这个条款强调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机制。不符合项的常见原因包括:
- 内部沟通不畅,导致员工对环境政策、目标和要求不了解。
- 外部沟通缺乏主动性,如未及时向相关方通报环境绩效。
学习方法:
- 制定详细的沟通计划,明确沟通的对象、内容、方式和频率。
- 开展内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沟通意识。
- 建立与外部相关方的沟通渠道,如定期的信息发布会等。
三、4.5.5 内审条款
4.5.5 内审条款要求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内部审核。常出现的问题有:
- 内审计划不完善,审核范围、频次不合理。
- 内审员能力不足,无法准确发现不符合项。
学习方法:
- 制定科学合理的内审计划,充分考虑组织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
- 加强内审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审核技能。
总之,针对这些高频不符合项条款,组织应加强管理,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