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流年絮语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9

visits102

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检验:GB 4789系列标准下的操作流程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备考中,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一、菌落总数检验
1. 知识点内容
- 菌落总数的定义: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如特定的培养基、p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 检验步骤:
- 样品稀释:首先要采集适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然后根据样品的估计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稀释度。例如,固体样品需先进行粉碎、均质等处理后再进行稀释。
- 接种培养: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上,采用倾注法或涂布法进行接种。一般需要在36±1℃的条件下培养48±2小时。
- 菌落计数:培养结束后,选择菌落数在30 - 300CFU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如果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符合该范围,则按照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计算结果;如果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30 - 300CFU之间,则按公式N = ∑C/(n1 + 0.1n2)d计算,其中N为样品中菌落数;∑C为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n1为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n2为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d为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2. 学习方法
- 理解概念:透彻理解菌落总数的定义是基础,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加深认识,比如比较不同污染程度的食品其菌落总数的差异。
- 熟练操作步骤:多进行模拟实验或者观看实际操作的视频,对每个步骤的关键点要牢记,如接种量的准确性、培养时间和温度的控制等。

二、大肠菌群检验
1. 知识点内容
- 大肠菌群的定义:是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 检验步骤:
- 预增菌:将样品接种到乳糖胆盐发酵管中,在36±1℃下培养24±2小时,观察产气情况。
- 分离培养:对产气的发酵管中的内容物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同样在36±1℃下培养24±2小时。平板上会出现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这是大肠菌群的典型特征。
- 确证试验:从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等试验,以确定是否为大肠菌群。
2. 学习方法
- 特征记忆:牢记大肠菌群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例如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的独特菌落形态。
- 实验逻辑:理解整个检验过程的逻辑关系,从预增菌到分离培养再到确证试验,每一步都是为了更准确地检测出大肠菌群。

三、GB 4789系列标准要求解析
1. 知识点内容
- GB 4789系列标准规定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要求和详细方法。对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标准明确了样品的采集、处理、检验方法、结果的报告等方面的规范。例如,在结果报告方面,规定了有效数字的保留位数以及结果的判定标准等。
2. 学习方法
- 对比学习:将不同版本的标准进行对比,了解其中的更新内容和变化之处。
- 结合实际:结合实际的食品检测案例,理解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总之,在备考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这部分内容时,要全面掌握知识点内容,熟练运用学习方法,深入理解GB 4789系列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检验:GB 4789系列标准下的操作流程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