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服务备考的冲刺阶段,配置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我们注意并解决。
一、CI标识不唯一
1. 知识点内容
- 配置项(CI)标识在配置管理中具有关键意义。每个配置项都应该有唯一的标识,这样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和监控。例如,在一个大型企业的IT系统中,服务器、软件应用程序、网络设备等都是配置项。如果服务器的标识不唯一,可能会导致在进行系统维护、故障排查或者资源调配时出现混乱。
- 从流程角度看,不唯一的CI标识会破坏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中的数据准确性,影响到整个IT服务管理的有效性。
2. 学习方法
- 深入理解配置项的定义和分类,明确哪些元素属于配置项需要标识。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比如研究一些企业的IT基础设施架构图,找出其中的配置项并思考如何给它们合理地标识。
- 对于CI标识的编码规则要牢记,例如采用数字、字母组合的方式,并且要考虑扩展性,以便在企业IT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时,仍然能够保证标识的唯一性。
二、CMDB数据滞后
1. 知识点内容
- CMDB是配置管理的核心数据库,它存储着所有配置项的相关信息。当CMDB数据滞后时,意味着其中的信息不能反映当前IT系统的真实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不及时、缺乏有效的变更管理流程等原因造成的。例如,新的服务器上线后,如果没有及时在CMDB中更新相关信息,那么在进行容量规划或者风险评估时就可能会出现偏差。
- 数据滞后还可能导致服务级别协议(SLA)无法准确评估,因为SLA是基于准确的配置信息来确定的。
2. 学习方法
- 学习CMDB的数据更新机制,包括手动更新和自动更新的流程。例如,可以利用自动化工具来实现配置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更新,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和滞后。
- 研究如何建立与变更管理流程的联动机制,在每次变更发生后,确保CMDB能够及时得到更新。
三、解决措施:定期审计与变更联动机制
1. 知识点内容
- 定期审计是对配置管理有效性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定期审计,可以发现CI标识是否唯一、CMDB数据是否滞后等问题。审计的内容包括配置项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标识的唯一性等。例如,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配置管理审计。
- 变更联动机制是指在进行任何变更时,如硬件升级、软件更新等,都要同时考虑对配置管理的影响。变更管理流程应该明确规定在变更实施后,如何更新相关的配置项信息到CMDB中。
2. 学习方法
- 对于定期审计,要掌握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如如何制定审计计划、如何进行数据抽样检查等。
- 在学习变更联动机制时,可以通过模拟变更场景来加深理解,比如假设一个应用程序进行了版本升级,按照变更联动机制,应该如何操作才能保证CMDB中的数据及时更新。
在冲刺阶段的10天模拟冲刺中,我们要重点关注这些配置管理的常见误区及其解决措施,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提高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