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化备考阶段(第5 - 8周),对于能源管理体系基础中的能源成本管理部分,尤其是能源消耗成本核算与控制这一板块,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能源成本构成,掌握成本节约途径与核算方法。
一、能源成本构成
- 直接成本
- 能源采购成本:这是最直观的一部分,包括购买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各种能源所支付的费用。例如,企业每月按照用电量和电价计算的电费支出,或者按照天然气流量和单价计算的天然气费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关注不同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因素,像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汽油价格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燃油采购成本等。
- 设备购置与维护成本:如果企业有专门的能源生产或转换设备,如发电机、锅炉等,设备的购买价格以及后续的维修、保养费用都属于能源成本的直接部分。对于大型设备,要考虑折旧计算方法,常见的有直线折旧法(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这对于准确核算设备成本至关重要。
- 间接成本
- 管理成本:涉及能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比如能源管理专员的人力成本,他们负责制定能源管理制度、进行能源监测等工作所产生的费用都要分摊到能源成本中。
- 能源输送与分配成本:在大型企业中,能源从供应点输送到各个使用部门可能会有管道铺设、电力传输线路建设等费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也需要计入成本。
二、成本节约途径
- 技术改进
-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例如将传统白炽灯更换为LED灯,可大幅降低照明用电成本。企业在更新设备时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计算新设备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 = 初始投资/每年节约的费用),以确定是否值得进行设备升级。
-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调整生产流程中的能源使用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比如在制造业中,合理安排加工顺序,避免设备空转时间过长。
- 管理措施
- 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能源使用指标,进行考核和奖惩。例如,设定每月的用电用水上限,对未超标的部门给予奖励,超标的部门进行处罚。
- 能源监测与分析:定期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高峰和低谷时段,针对性地调整生产计划。
三、核算方法
- 全成本核算
- 要把与能源相关的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都纳入核算范围。例如,在计算生产某产品的能源成本时,不仅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费用,还要加上分摊的管理成本等。
- 作业成本法
- 根据不同的作业活动来分配能源成本。比如在一个化工企业中,将原料处理、反应过程、产品包装等不同作业环节分别计算能源成本,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找出能源成本高的环节并进行改进。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要深入理解能源成本构成的各个要素,掌握多种成本节约途径并熟练运用核算方法。多做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题,有助于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考试中能够准确作答。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