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法律法规合规性检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现场审核时,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判断合规性,不仅体现审核员的专业素养,更是确保企业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关键。其中,对比许可证要求与实际运行数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许可证要求的理解
1. 知识点内容
- 许可证包含了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被允许的各项条件和指标。例如,对于一个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其排污许可证会明确规定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限值、排放总量等。比如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可能会规定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50毫克,氮氧化物不得超过每立方米100毫克等具体数值;对于废水排放,会限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以及每日的排放总量范围。
- 还包括特殊的环境管理要求,如某些地区对噪声的控制要求,特定时段厂界噪声不得超过65分贝等。
2. 学习方法
- 深入研读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审核员要熟悉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行业相关的细则部分。例如,化工行业的审核员要重点关注《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等相关法规中对化工企业在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的环保要求。
- 收集和分析典型企业的许可证案例。查看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许可证内容和实际执行情况,从中总结出常见的要求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点。可以通过行业报告、环保部门官方网站公布的企业环境信息等渠道获取这些案例。
三、实际运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 知识点内容
- 实际运行数据来源广泛。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车间的仪表记录是重要的数据来源,如废气处理设施的进出口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废水处理站的处理前后水质数据等。同时,企业的环境管理台账也是关键的数据载体,其中记录了污染物的排放量统计、环保设施的运行时间等信息。
- 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合规性判断。例如,如果仪表未定期校准,那么所测量的污染物浓度可能存在偏差。
2. 学习方法
- 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审核员要了解如何正确读取和记录不同类型设备的数据,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统计方法,如平均值的计算、数据的有效位数保留等。
- 关注数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现场审核时,要检查数据是否有缺失时间段,相邻时间段的数据是否存在异常波动等情况。
四、对比检查步骤与关注点
1. 检查步骤
- 首先,全面收集企业的许可证副本和相关附件,明确所有的许可要求。然后,深入企业生产运营现场,收集实际运行数据。这包括对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实地查看,检查环保设施的运行状态,并获取相关数据记录。接着,将许可证中的各项要求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逐一比对。例如,将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废水排放浓度限值与废水处理站出口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
- 最后,对对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项,要进一步确定是由于设备故障、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
2. 关注点
- 关注重点污染物。不同行业的重点污染物不同,如印染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是染料废水中的色度、重金属离子等。审核员要在对比时重点检查这些重点污染物的合规性情况。
- 关注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即使污染物排放浓度在许可范围内,但如果环保设施长期低效率运行,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合规风险。例如,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如果远低于企业实际产生的废水量,可能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废水超标排放。
五、结论
通过对比许可证要求与实际运行数据来进行法律法规合规性检查是现场审核中的有效手段。审核员要准确掌握许可证要求的各项内容,严谨收集和分析实际运行数据,按照科学的检查步骤进行操作,并关注重点方面的合规性情况。这样才能在现场审核中快速而准确地判断企业的法律法规合规性,促进企业更好地遵守环境管理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