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管理体系认证备考中,对于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整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强化阶段的2 - 3个月里,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考试。
二、能源评审与环境因素识别的协同方法
(一)能源评审
1. 能源评审主要是对企业能源使用和消耗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这包括识别企业的主要能源使用环节,例如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设备、办公区域的照明和空调用电等。在评审过程中,要收集相关的能源数据,像设备的功率、运行时长、不同时间段的能耗等信息。
2. 学习方法:对于能源评审部分的学习,要结合实际案例。可以通过查阅一些企业的能源管理报告或者实地考察企业来加深理解。同时,要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如能耗的计算公式(能耗 = 功率×时间),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的数据分析中。
(二)环境因素识别
1. 环境因素识别则是找出企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这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例如,原材料的开采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会影响水体环境等。
2. 学习方法: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地分析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识别环境因素。同时,关注法律法规对于环境因素的限制和要求,因为这也是识别的重要依据。
(三)协同方法
1. 能源评审和环境因素识别在很多方面存在协同。例如,在识别企业的能源使用环节时,往往会发现这些环节同时也是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产生点。像高能耗的设备可能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可能排放温室气体或者产生其他污染物。
2.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学习方式,将能源评审和环境因素识别的流程和要点列成表格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
三、能源绩效指标与环境目标的关联性
(一)能源绩效指标
1. 能源绩效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能源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它可以是单位产品的能耗、能源利用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表现,并且可以设定目标值来进行改进。
2. 学习方法:要理解不同类型能源绩效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指标值。同时,关注行业内先进的能源绩效指标水平,以便为企业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二)环境目标
1. 环境目标是企业为了减少环境影响而设定的目标,例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废水排放浓度等。
2. 学习方法:分析环境目标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目标设定的意义。
(三)关联性
1. 能源绩效指标与环境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能源的有效管理往往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例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因能源生产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目标是相契合的。
2. 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比如某个企业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提高了能源绩效,同时也实现了部分环境目标的改善。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
在强化阶段的备考过程中,对于能源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整合中的这些要点要深入学习。通过掌握能源评审与环境因素识别的协同方法以及明确能源绩效指标与环境目标的关联性,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并且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能源和环境管理工作的协同开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