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青衫烟雨

calendar2025-07-25

message6

visits155

Otsu算法在复杂光照下的图像二值化实践

一、引言

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图像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特别是Otsu算法在图像二值化中的应用,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处理更是难点与重点。

二、Otsu算法基础

  1. 算法原理
  • Otsu算法的核心是寻找一个最优阈值,将图像像素根据这个阈值分为两类,使得类间方差最大。类间方差反映了不同类像素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从数学上来说,设图像的灰度级范围是$$0,1,…,L - 1$$,灰度级为i的像素个数为$n_i$,总像素数$N=\sum_{i = 0}^{L - 1}n_i$。设阈值为$t$,将图像像素分为两类$C_0$(灰度值$0$到$t$)和$C_1$(灰度值$t+1$到$L - 1$)。
  • 类$C_0$的概率$p_0=\frac{\sum_{i = 0}^{t}n_i}{N}$,类$C_1$的概率$p_1=\frac{\sum_{i = t+1}^{L - 1}n_i}{N}$。类$C_0$的平均灰度$\mu_0=\frac{\sum_{i = 0}^{t}i\times\frac{n_i}{p_0}}{N}$,类$C_1$的平均灰度$\mu_1=\frac{\sum_{i = t+1}^{L - 1}i\times\frac{n_i}{p_1}}{N}$。
  • 类间方差$\sigma^2 = p_0\times(\mu_0-\mu)^2+p_1\times(\mu_1-\mu)^2$,其中$\mu=\frac{\sum_{i = 0}^{L - 1}i\times\frac{n_i}{N}}{N}$是图像的全局平均灰度。
  • 学习方法:理解这个原理时,可以自己手动计算一些简单的灰度直方图示例,比如一个只有几个灰度级的图像,通过计算不同阈值下的类间方差,来感受算法的本质。
  1. 直方图统计
  • 直方图是Otsu算法的重要基础。它表示图像中每个灰度级出现的频率。在C语言编程实现中,我们需要遍历图像的每个像素,统计每个灰度级的像素个数。
  • 例如,对于一个8位的灰度图像,我们可以创建一个长度为256的数组$histogram$,然后遍历图像像素,每遇到一个灰度值为$i$的像素,就让$histogram[i]$加1。
  • 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灰度图像直方图来加深理解。可以使用一些图像查看软件,如ImageJ,打开图像并查看其直方图,然后再自己编写代码来生成相同的直方图进行对比。

三、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处理

  1. 光照不均的影响
  • 在复杂光照条件下,图像的灰度分布会变得不均匀。例如,有的区域过亮,有的区域过暗。这会导致传统的固定阈值二值化方法效果不佳,而Otsu算法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自动寻找最优阈值。
  • 当光照不均时,图像的全局平均灰度可能不能很好地代表图像的特征。但是Otsu算法通过计算类间方差,能够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找到相对合理的阈值。
  1. 代码实现中的考虑
  • 在C语言实现时,我们需要确保直方图统计准确,并且在计算类间方差时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阈值。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代码框架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 假设图像数据存储在一个unsigned char类型的数组image中,图像宽度为width,高度为height
void otsu(unsigned char *image, int width, int height) {
    int histogram[256] = {0};
    int total = width * height;
    // 统计直方图
    for (int i = 0; i < total; i++) {
        histogram[image[i]]++;
    }
    floa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256; i++) {
        sum += i * histogram[i];
    }
    float sumB = 0;
    int wB = 0;
    int wF = 0;
    float varMax = 0;
    int threshold = 0;
    for (int t = 0; t < 256; t++) {
        wB += histogram[t];
        if (wB == 0) continue;
        wF = total - wB;
        if (wF == 0) break;
        sumB += (float)(t * histogram[t]);
        float mB = sumB / wB;
        float mF = (sum - sumB) / wF;
        float varBetween = (float)wB * (float)wF * (mB - mF) * (mB - mF);
        if (varBetween > varMax) {
            varMax = varBetween;
            threshold = t;
        }
    }
    printf("The optimal threshold is: %d
", threshold);
}


  • 学习方法:多分析代码中的每个步骤的作用,并且尝试修改代码中的参数或者数据类型,观察结果的变化。

四、总结

Otsu算法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图像二值化应用是一个比较深入但非常有用的知识点。通过理解其算法原理、掌握直方图统计方法以及在复杂光照下的特殊处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代码实现,考生能够在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图像处理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Otsu算法在复杂光照下的图像二值化实践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