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编辑人: 未来可期

calendar2025-07-20

message8

visits72

职业健康监测:重点掌握粉尘、噪声等12类危害因素检测周期

一、总述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备考中,职业健康监测部分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周期表是一个关键知识点。尤其是粉尘、噪声等12类危害因素的法定检测频次,这不仅关系到对职业健康风险的准确评估,也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二、分述

  1. 粉尘类危害因素
  • 知识点内容
    • 不同种类的粉尘检测频次有所不同。例如,总尘和呼吸性粉尘,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每10天至少测定1次;在岩巷掘进工作面,每15天至少测定1次等。对于矽尘等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由于其对人体危害极大,检测频次会更加严格。
  • 学习方法
    • 首先要对粉尘进行分类记忆,区分哪些是矽尘、煤尘等常见类型。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粉尘对应的工作场景和检测周期一一列出,方便对比记忆。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煤矿开采、建筑施工等场景来理解这些检测要求的合理性。
  1. 噪声类危害因素
  • 知识点内容
    • 对于作业场所噪声,当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85dB(A)时就需要进行监测。如果在8小时工作日内,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dB(A)的工作日数为2天及以上时,应进行噪声检测。而且不同声级范围的检测点布置和检测方法也有相应规定。
  • 学习方法
    • 理解噪声强度与人体健康危害的关系是关键。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噪声测量案例来加深对检测条件的理解。比如在工厂车间,不同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和噪声强度来确定检测时机。同时,画出简单的流程图,按照噪声强度大小和暴露天数等条件来确定是否需要检测以及如何检测。
  1. 其他危害因素(如化学毒物、高温等共10类)
  • 知识点内容
    • 化学毒物方面,例如苯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³,检测频次根据使用量、通风条件等因素确定。高温作业场所,当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³时就需要进行高温监测,夏季最热月份应进行重点监测。
  • 学习方法
    • 对于化学毒物,要牢记常见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数值,像记忆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反复背诵。然后根据毒物的挥发特性、使用量大小等因素去理解检测频次的规定。对于高温等物理性危害因素,结合季节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去记忆,比如在炼钢厂这样的高温环境,夏季由于气温本身就高,所以检测的重点性更加突出。

三、总结

在备考职业健康监测中的危害因素检测周期表时,要全面掌握粉尘、噪声等12类危害因素的相关知识。通过分类记忆、制作表格、结合实际案例等多种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每个危害因素的特性、检测条件以及法定检测频次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题目,并且在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职业健康监测:重点掌握粉尘、噪声等12类危害因素检测周期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文章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