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备考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冲刺阶段,理解标准条款与法律法规的映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ISO 45001的第6章与《安全生产法》第21条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一重要考点。
一、ISO 45001第6章的主要内容
ISO 45001第6章主要聚焦于运行策划和控制。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关键知识点。例如,在危险源辨识方面,需要明确如何识别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情况。像在一个制造企业中,正常生产时设备的运转可能产生机械伤害风险,这就是正常状态下的危险源;设备突然故障时的飞溅物则是异常状态的危险源;而火灾、地震等属于紧急状态下的危险源。
对于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也有严格要求。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常见的控制措施有消除风险,比如改进工艺避免使用危险化学品;降低风险,像设置防护栏减少高处坠落风险;还有个体防护等措施。
二、《安全生产法》第21条的核心要点
《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企业从整体管理架构上重视安全生产,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也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有序的重要手段,涵盖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操作流程的规范等多方面。
三、两者的映射关系及备考方法
从映射关系来看,ISO 45001第6章的危险源辨识等运行控制内容与《安全生产法》第21条中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内在联系。企业要履行好安全生产责任,必然要做好危险源辨识等基础工作。
在备考时,对于这种映射关系的学习方法如下:
首先,要分别深入学习ISO 45001第6章和《安全生产法》第21条各自的详细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官方教材、标准文件等方式进行。例如,仔细研读ISO 45001标准的条文解释,理解每个条款背后的逻辑。
其次,制作对比表格。将ISO 45001第6章的知识点和《安全生产法》第21条的要求分别列出来,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点和关联之处。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也能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
再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比如分析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做好危险源辨识而导致安全事故,进而违反《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受到处罚的案例。通过实际案例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考点的重要性。
总之,在冲刺备考阶段,深入理解ISO 45001第6章与《安全生产法》第21条的映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提高备考效率和通过率。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