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管理体系基础备考过程中,到了强化备考阶段(第5 - 8周),能源节约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尤其是第77讲所涉及的内容。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项目价值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进行决策。在能源节约技术的情境下,成本包括初始投资成本(如购买新设备的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运营维护成本(能源消耗、维修保养、人员操作等方面的费用)以及可能的折旧成本等。而效益方面,则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例如降低的能源采购费用;还可能包括一些间接效益,像因减少能源消耗而提升的企业形象,从而可能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等。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一)确定分析目标
明确我们要评估的能源节约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降低特定生产环节的能耗?还是为了整体提升企业的能源效率?例如,如果是针对一家工厂的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目标就是减少照明环节的电力消耗。
(二)列出成本和效益项目
- 成本项目
- 初始投资方面,要详细计算新照明设备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安装工人的工资等。
- 运营维护成本,需要考虑照明设备的耗电量(如果采用节能型灯具,虽然功率低但使用寿命长,也要考虑更换频率对应的成本)、定期清洁维护的成本等。
- 效益项目
- 直接效益是电费的节省。根据新的照明设备和原有设备的功率差以及预计的使用时长,可以计算出每月或者每年节约的电费金额。
- 间接效益如员工工作环境改善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虽然难以精确量化,但可以作为参考因素)。
(三)量化成本和效益
- 对于成本,大部分可以直接从财务数据中获取准确数值。比如设备采购成本可以从采购发票得到,电费等运营成本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的能源支出项获取。
- 效益的量化相对复杂一些。对于直接效益中的电费节省,根据功率和时间计算公式(节约电量 = 功率差×时间)得出节约电量,再乘以电价得到节约的电费。而对于间接效益,可以采用一些估算方法,如参考同行业类似改善后的效率提升比例进行大致估算。
(四)选择分析方法
- 净现值法(NPV)
- 这是一种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方法。将未来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时刻,然后计算净现值(NPV = 未来效益的现值总和 - 未来成本的现值总和)。如果NPV大于0,则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如果NPV小于0,则项目可能不可行。
- 学习这个方法时,要理解折现率的概念,它反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和投资的风险程度。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比如给定不同项目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计算其NPV,来熟练掌握。
- 内部收益率法(IRR)
- 它是使得项目的净现值为0时的折现率。通过迭代计算或者使用财务软件来求解IRR。如果IRR大于企业的最低可接受回报率,则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如何使用试错法来初步估算IRR的范围,并且了解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IRR的合理范围是多少。
(五)进行敏感性分析
由于成本效益分析中的一些数据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如能源价格波动、设备使用寿命的变化等。所以要进行敏感性分析。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关键数据,观察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例如,如果能源价格上涨10%,重新计算NPV和IRR,看是否仍然满足经济可行性的要求。
三、学习方法建议
1. 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学习。收集一些企业应用能源节约技术的实际案例,按照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多做练习题。无论是从教材还是网络资源上搜集相关的练习题,尤其是涉及到不同分析方法和数据情况的题目,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对不同情况的应对能力。
3. 构建知识框架。将成本效益分析的各个步骤以及相关概念整理成一个知识框架,方便记忆和复习,并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总之,在能源管理体系基础备考的第77讲关于成本效益分析步骤的学习中,要全面掌握其概念、步骤和分析方法,并且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