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备考中,监测设备管理中的安全仪表功能安全(SIL)等级划分以及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的校验周期调整规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与实际的设备管理和风险控制密切相关。
二、安全仪表功能安全(SIL)等级划分知识点
- 定义
- SIL即安全完整性等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是用于衡量安全仪表系统(SIS)可靠性的一个指标。它主要考虑了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 例如,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一个防止可燃气体泄漏引发爆炸的安全仪表系统,其SIL等级就反映了这个系统在面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时确保安全的可靠性程度。
- 等级划分依据
- 主要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一般来说,通过评估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因素来确定SIL等级。
- 比如,对于一个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高危工艺过程,如果现有的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不能完全消除风险,那么就需要更高SIL等级的安全仪表系统来进行补充保护。通常SIL分为1 - 4级,SIL4级的安全仪表系统要求具有最高的可靠性。
- 学习方法
- 深入理解概念定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标准规范(如IEC 61508等)原文来加深印象。
-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查找一些工业事故案例,分析在这些案例中如果应用不同SIL等级的安全仪表系统会有怎样的结果。
三、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的校验周期调整规则知识点
- 风险与校验周期的关系
- 风险程度高的监测设备,其校验周期往往较短。这是因为高风险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
- 例如,在煤矿井下用于监测瓦斯浓度的传感器,由于瓦斯爆炸的危险性极大,这类设备的校验周期就很短,可能需要每天甚至更频繁地进行校验。
- 调整规则的考虑因素
- 除了风险程度外,设备的类型、使用环境、历史故障数据等也是调整校验周期的因素。
- 比如,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使用的电气监测设备,由于环境对设备性能影响较大,即使其本身风险等级不是特别高,也可能需要适当缩短校验周期;而对于一些新投入使用的设备,如果能提供较长时间的无故障运行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延长校验周期。
- 学习方法
- 绘制风险 - 校验周期关系的图表,直观地理解不同风险等级对应的校验周期范围。
- 对不同行业的典型设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它们各自的校验周期调整情况,形成系统性的记忆。
四、总结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备考阶段,对于监测设备管理中的安全仪表功能安全(SIL)等级划分以及校验周期调整规则这部分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深入理解概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监测设备管理和风险控制。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