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备考中,证据有效性的判定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在考前2个月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不同类型证据的采信等级以及矛盾证据的处理原则。
一、不同类型证据的采信等级
1. 文件记录
- 文件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审核证据来源。它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这些文件的可靠性较高,因为它们通常是经过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例如,质量手册明确规定了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它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研读不同类型的文件记录格式和要求,了解每个条款背后的逻辑关系。
- 对于文件记录证据的采信等级,一般来说,如果是正式发布的、经过审批流程且在有效期内且与审核准则紧密相关的文件记录,其采信等级较高。比如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过了ISO9001标准的认证审核并且每年都有内部更新审核,这样的文件在审核中是很有力的证据。
2. 实物证据
- 实物证据直观地反映了组织的实际运营情况。像生产设备、产品、原材料等都属于实物证据。以生产企业为例,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可以通过设备上的实际标识、磨损程度等实物情况进行验证。学习时要多观察实际的实物场景,理解如何从实物中发现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关的证据。
- 实物证据的采信等级取决于其与审核准则的关联性和真实性。如果实物能够直接证明组织符合或不符合某一质量要求,并且没有被篡改或伪造的迹象,那么它的采信等级也很高。例如,在食品生产企业审核中,发现仓库中的原材料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存放且有明确的标识,这就是很强的实物证据。
3. 人员陈述
- 人员陈述包括各级员工的口述回答、工作汇报等。但是人员陈述的证据相对较为主观。不同的人员可能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理解偏差等因素导致陈述内容有所差异。比如员工对某一质量流程的理解可能不够准确。
- 人员陈述的采信等级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当人员陈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时,可以提高其可信度。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技巧获取准确的人员陈述,并且能够判断其与其他证据的匹配性。
二、矛盾证据的处理原则
1. 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当发现文件记录、实物证据和人员陈述之间存在矛盾时,不能轻易判定组织的不符合项。例如,文件记录显示产品的检验标准是A,但实物产品却符合另一种更高的标准B,此时需要调查是因为文件的更新滞后,还是存在特殊的客户要求等情况。
2. 按照证据的优先级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实物证据的优先级相对较高,因为它是最直接反映实际情况的证据。但如果文件记录是经过严格审批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也需要综合考虑。对于人员陈述,如果与其他两种证据矛盾且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那么在判定时要谨慎对待。
3. 还要考虑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如果矛盾证据不影响审核的主要目的,例如审核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术指标,并且矛盾证据对整体结论影响不大,可以在报告中进行适当的说明。
总之,在考前2个月的冲刺阶段,要熟练掌握不同类型证据的采信等级以及矛盾证据的处理原则,多做练习题,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质量体系审核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