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体系认证的强化阶段,对于认证后监督这一板块中的监督审核发现问题的升级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一、一般不符合的处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一般不符合”。一般来说,它是与管理体系标准中的部分要求存在偏差,但不至于严重影响整个体系运行的情况。例如,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文件控制环节可能存在个别文件的版本更新记录不够及时准确的情况。当发现这种一般不符合时,认证机构通常会要求受审核方在一定时间内(比如30天内)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提交给认证机构审核。受审核方需要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比如可能是人员疏忽或者流程不清晰等,然后提出具体的纠正措施,像加强人员培训、完善文件更新流程等。
二、严重不符合的情况
如果问题达到“严重不符合”的程度,那就意味着它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长期超标且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一旦确定为严重不符合,认证机构会给受审核方较短的时间(通常15 - 30天)来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同时,认证机构会更加严格地审查整改计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暂停认证的条件与时间节点
当出现严重不符合且受审核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效整改时,就可能面临“暂停认证”的情况。暂停认证的时间会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整改难度而定,一般为3 - 6个月。在这期间,受审核方必须全力整改问题,重新提交整改报告并且接受认证机构的再次审查。
四、撤销认证的情况与后续处理
如果受审核方经过暂停认证期间的整改后仍然无法达到认证要求,或者又出现新的严重不符合情况,就会导致“撤销认证”。一旦撤销认证,受审核方要想重新获得认证,就需要重新按照初次认证的流程进行申请,并且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核。
在备考这个知识点时,我们要深入理解每个级别的定义标准,多结合实际的管理体系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对不同情况的判断能力,并且要牢记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要求,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准确作答。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