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备考过程中,危险源辨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清单的编制方法及常见作业活动危险源排查表的分类汇总,重点关注办公室和车间两大场景。
一、危险源辨识清单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的根源或状态的过程。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的步骤如下:
- 确定范围:明确辨识的范围,包括所有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 收集信息:通过现场观察、员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 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类别进行整理,如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等。
- 编制清单:将整理后的信息编制成清单,确保每个危险源都有明确的描述和控制措施。
二、常见作业活动危险源排查表
办公室场景
- 触电
- 知识点:办公室内常见的触电源包括电源插座、电线、电器设备等。
- 学习方法:了解电源插座和电线的正确使用方法,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的绝缘性能,确保接地良好。
- 滑倒
- 知识点:滑倒的常见原因包括地面湿滑、地毯松动、杂物堆放等。
- 学习方法:保持地面干燥,定期检查地毯和地砖的固定情况,及时清理杂物。
车间场景
- 机械伤害
- 知识点:车间内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机器运转时的夹伤、切割伤等。
- 学习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
- 粉尘
- 知识点:车间内粉尘的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爆炸风险等。
- 学习方法:安装有效的除尘设备,定期清理粉尘积聚区域,佩戴防尘口罩。
三、分类汇总
编制危险源辨识清单和排查表时,可以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汇总:
- 物理性危险源:如触电、机械伤害、噪声、振动等。
- 化学性危险源:如有毒气体、化学品泄漏等。
- 生物性危险源:如细菌、病毒等。
- 人机工效学危险源:如长时间坐姿、重复性动作等。
- 环境危险源: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宜等。
四、总结
危险源辨识清单和常见作业活动危险源排查表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备考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的辨识和分类,可以有效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险源,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和建议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喵呜刷题: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快来微信扫码,体验免费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