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刷出新高度,偷偷领先!偷偷领先!偷偷领先! 关注我们,悄悄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简答题

  中庸之道侧重于方法论,是反对极端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一种制衡哲学。人类太容易走极端了。能不能在两个极端之间找一条最恰当、最合适的路?儒家就相信这条路的存在,相信即使一时找不到,它也存在。这种信念,变成了一种信仰,因此,方法论也就变成了目的论。

  实际上,每个年轻人都有可能沾染极端主义思维。极端主义的初级形态就是追求危言耸听的“痛快”,极端主义的高级形态就是争取成为站在悬崖峭壁上的“英雄”。为什么是站在悬崖峭壁上的呢?因为这些人越要吸引观瞻,就要把对立面看得越大、越强,结果把自己脚下可踩踏的地方越逼越小。我见过“文革”时期的造反派头头儿以及某些族群分裂主义首领,几乎都是这样。他们为什么能成为首领?因为提出的口号特别刺激。特别刺激的口号一定是狭隘、苛刻、夸张的,那就成了“原教旨主义者”,或者说“基本教义派”。他们容不得任何修正、宽容和妥协,并把修正、宽容、妥协看成是叛变。这种思维,把满世界都看成仇敌,那就只能把自己看成无以立足的孤独者了。不少人喜欢仰望这种形象,于是他们也就扮演起这种形象,到后来,让别人和自己都没法活。中庸之道否定了这种扮演,笑眯眯地解救了这些人,也解救了他们的所谓“仇敌”。天下的活动空间很大,人类的生存方式很多,何必玩这种极端?极端主义认为,“离佛一尺即是魔”。这种理论看似保护了佛的纯洁性,其实是孤立佛、限制佛,让佛失去了话语空间和行为自由,并对一尺之外的所有物象进行呵斥和打斗,那么佛也就不再是佛。中庸之道正相反,认为“离魔一尺即是佛”,佛的世界无比广阔,一切人都能走向光明。正因为这样,孔子把中庸之道看成是最高、最广的道德。他在《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他由此进一步认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也就是说,那些永远在玩弄极端概念、陈述刺激话语的“英雄”,基本上是小人。这话,希望大家记住。我为什么历来不与极端主义辩论?因为心中早有孔子的这个判断。学习中庸之道,我建议大家多读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中庸》篇,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所记述的,很有价值。我在这里忍不住要为大家读一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一直认为,中庸之道,是二十一世纪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最佳哲学,可惜很难让外国人领会。我还认为,中庸之道加上君子之道,是儒家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                                                                                                                                                                                 (摘自余秋雨《关于中庸之道》)

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使用微信搜索喵呜刷题,轻松应对考试!

答案: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主要考查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问题。

解析:

【喵呜刷题小u解析】
本题要求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第二段主要围绕“极端主义思维”展开论述。首先,指出年轻人容易沾染极端主义思维,并描述了极端主义的初级形态和高级形态。其次,分析了极端主义者成为首领的原因,即他们提出的口号特别刺激,吸引了别人的关注。但这种口号往往是狭隘、苛刻、夸张的,导致极端主义者容不得任何修正、宽容和妥协。最后,指出极端主义者的心态是把满世界都看成仇敌,把自己看成无以立足的孤独者,这种心态让别人和自己都没法活。中庸之道则否定了这种极端主义思维,解救了这些人,也解救了他们的所谓“仇敌”。因此,第二段的论述层次可以概括为:首先描述极端主义思维的形态,然后分析极端主义者成为首领的原因,最后指出极端主义者的心态和中庸之道的作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微信扫码,获取考试解析、体验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分享考题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