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刷出新高度,偷偷领先!偷偷领先!偷偷领先! 关注我们,悄悄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简答题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 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景,诗中有画也是好的。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好呢?还是两者都好呢?弄清这些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

  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 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 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 ‘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再说如画,风景如画,或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那末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这里的风景像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来具有典型性,那自然是好的。如苏轼的《念奴娇》:“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写的景物极雄伟壮观,能表现出长江的壮阔景象,并反映作者的阔大胸襟,具有典型性,所以说如画是好的。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都成为好作品。

                                         (摘编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就艺术批评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标准,文章强调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使用微信搜索喵呜刷题,轻松应对考试!

答案:

本题考查读者阅读后对文中具体内容的理解把握,属于简单的归纳题。

解析:

【喵呜刷题小u解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逼真和如画。接着,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两个标准的侧重点。对于“逼真”,文章引用了《水经注·沔水》和朱自清的《论逼真与如画》中的描述,强调了逼真不仅仅是外形上的相似,更要求作品具有生气和生意,是活的。这符合了“逼真”的本质要求,即要求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对于“如画”,文章则强调了其典型性和艺术性。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念奴娇》中的描述,指出“如画”所描绘的景物或形象要具有普遍性,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具有典型性。这符合了艺术品的本质要求,即要求作品能够反映出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特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文章强调的侧重点在“逼真”和“如画”两个艺术批评标准上有所不同。对于“逼真”,侧重于强调其生动性和传神性;而对于“如画”,则侧重于强调其典型性和艺术性。这两个标准在艺术批评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评价作品的好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作类型:
原创

本文链接:就艺术批评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标准,文章强调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微信扫码,获取考试解析、体验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分享考题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