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阅读某教师教学《怀疑与学问》的课堂实录片段。
师: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大家找找看,课文哪一段的句子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生: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师:很好,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个长句子变成两个短句子?
生:(迟疑)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师:我教你一招。老师不仅会唱歌,还会跳舞。把它变成两个句子。
生:老师会唱歌,老师会跳舞。
师:现在会说这个句子了吗?
生: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变成两个短句子,把它们拆开来,你们看看这两个短句子可以放在哪儿,把第一句放在哪一段,第二句放在哪一段。
生:第一句放在第4段前,第二句放在第6段前。
生:第一句放在第5段前,第二句放在第6段前。
师:有一点,大家肯定都想到了,第二句话肯定放在第6段前。因为原句在这里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第一句应该放在哪儿?有说4的,有说5的,我们得考虑4、5段之间的联系,前文1、2、3段讲的是什么?
生:前文1、2段,提出中心论点,第3段说的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师: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另一种是听别人说的。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该怎么思索呢?看第5段——
生: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师: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这样你就考虑到了第一句话应该放在第几段前面。
生:3。
师:对,第3段前。下面请大家画出全文的结构图,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