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刷出新高度,偷偷领先!偷偷领先!偷偷领先! 关注我们,悄悄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题目描述了三个核心质量属性场景,并提到了相关的质量属性和架构策略。
对于第一个场景:“系统主站断电后,能够在2分钟内自动切换到备用站点,并恢复正常运行”,这与可用性质量属性相关。确保系统在故障情况下仍能继续运行是可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为了实现这一属性,可以采用主动冗余的架构策略。
第二个场景:“在并发用户数不超过1000人时,用户的交易请求应该在0.5s内完成”,这与性能质量属性相关。确保系统在特定负载下的响应时间是一个性能指标的体现。为了提升性能,常见的架构策略包括增加计算资源、减少计算开销、引入并发机制等,但题目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策略选项,所以此处可以根据一般知识选择相对接近的描述,如C选项“抽象接口”可以用来提升系统性能(通过接口的优化设计减少计算开销等)。
第三个场景:“系统应该能够抵挡恶意用户的入侵行为,并进行报警和记录”,这与安全性质量属性相关。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是安全性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属性,可以采用入侵检测、用户认证、用户授权、追踪审计等架构策略。根据提供的选项,F代表“入侵检测”,G代表“追踪审计”,与描述相符。
综上所述,答案应为A(主动冗余)对应第一个场景,A(主动冗余)对应其相关的可用性质量属性;C(抽象接口)对应第二个场景的性能提升策略;F(入侵检测)、G(追踪审计)对应第三个场景的安全性质量属性和相应的架构策略。
本文链接:某公司计划开发一个网上商城系统,在架构设计阶段,识别出三个核心质量属性场景。关于系统恢复、性能和安全
版权声明:本站点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让学习像火箭一样快速,微信扫码,获取考试解析、体验刷题服务,开启你的学习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