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马老师《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摘要: 师:想一想,从古至今,为什么车轮都设计成圆形的? 生:这样可以滚动;这样快;不震荡;光滑…… 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光滑、不震动、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如果不是圆的,是三角形的,车轮就会一颠一颠的,走起路来不平稳。 生:四边形好一点,不,五边形更好。 生:正多边形,边越多越好。 师:(随着发言出示课件) 师:那么究竟要正多少边形来做车轮就会不颠簸了呢? 生:7,8,11,…,13,14,…,100 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想象)是这样吗?边数越来越多…… 生(兴奋地大声说):边数越多,多到无数条,那样的多边形的边就几乎看不到了,角也看不到了,中心点到边和到角顶点的距离都相等了,成了圆形车轮,就不会颠簸了,就平稳了。 师:那么什么是圆呢? 师生:在一个平面内,当中心点到边的每个点的距离都相等时,这就是圆。 【问题】马老师在这节课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